当前位置:首页 股票学习 正文

波段交易技术入门与技巧 pdf(波段交易技术入门与技巧 pdf下载)

laughing168 2021年12月19日 192 0

Rayner Teo是独立交易员,曾经是一名自营交易员。他交易历史也有12年左右了。如今他自己的交易博客相当受欢迎。他主要跟随趋势进行交易。他认为,除了交易技巧和策略之外,交易者能否遵守原则、能否有良好的心理都很重要。

在他看来,交易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他们总是期待找到一个“交易圣杯”,忽视实际交易中的学习和经验积累。Rayner Teo建议交易新手,必须要建立一个详细的计划。这个计划应该为每一笔交易设置一些参数,比如哪些行情可以交易、如何入场和出场、如何管理交易。如果交易总是亏损,那么一定要及时反思自己的交易计划,持续改进。

本文中,Rayner Teo分享了5个波段交易的实战技巧,期望交易者能够从中受益。

文/Rayner Teo 新加坡知名华人交易员


波段交易(Swing Trading)是一种旨在捕捉市场“一举一动”的方法。


这个过程是透过市场相反走势来临之前完全退出交易来完成的。


例如,如果你在支撑位买入,那么你想在阻力位形成之前退出交易,此刻上方的卖压可能会蚕食你的利润。


下面是一个例子:



波段交易可以在大多数的时间框架内运用,但一般来说,1小时或更高时间框架内运用会更加合适。


下面让我来分享有关波段交易的几个技巧,期望对你的交易有所帮助。


#1:适合波段交易者的最佳市场条件


作为波段交易者,你需要判定可能对你有利的市场状况。符合两个条件的市场算是理想的:


  • 良好趋势
  • 弱势趋势


良好趋势


当市场遵循50周期移动平均线并保持在其上方运行时,可以说市场处于良好趋势之中。(关于50周期均线文章阅读《顶级华人交易员:50日均线这样用,盈利概率就高了》)


但为什么说良好趋势适合波段交易呢?


首先,你通过顺势交易进行交易,从而使得胜率更高。接下来,你可以轻松识别市场的“潮起潮落”(价格走高,然后回调,然后在此走高……)


因此,作为波段交易者,你希望在市场向50周期移动均线回调时买入,并在达到前一个波段高点之前卖出。


此外,从50周期移动均线到波段高点的距离就是你的潜在利润,通常是1:1的风险回报率,甚至更高。


我们来看下面一个示例:



弱势趋势


现在,另外一个非常适合波段交易者的市场条件就是弱势趋势。


在这种市场条件下,市场仍处于牛市趋势中,但回调幅度要大得多,并且倾向于遵循200周期均线或支撑。


看下面一个示例:



现在,交易弱势趋势的方法与良好趋势相同 — 你希望在一个月后价值的区域买入,然后在反向压力介入之前卖出。


#2:不要远离价值区域,在其附近交易


正如上述所言,良好趋势和疲软趋势是最有利于波段交易的时机。然而,并不能仅仅因为市场处于上升趋势就脑子发热盲目地入场。


为什么?


因为你没有合理的位置进行止损设置。


来看下面一个图表示例:



上图可以看到,市场处于良好的上升趋势之中并接近波段高点。


如果你现在入场,你会把止损放在哪里?你会意识到,在至少低于50周期移动均线之前,没有合理的位置来设置止损。


当然,如果你非得这么做,这笔交易将为你提供较差的风险回报。


这就是我的意思……



那么,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


实际上很简单 — 在价值区域附近交易,不要远离它。


因此,如果你的价值区域在50周期均线,那么在建立多头头寸之前让价格更加接近它。


专家提示:你的价值区域可以是支撑/阻力位、趋势线、通道等,这个概念仍然适用。


#3:价格弹回是入场时间


一旦价格进入一个有价值的领域,下一步该做什么?


你要寻找价格弹回(Price Rejection)— 它表明多头暂时处于控制之中(并可能推高价格)。


在图表上,价格弹回可以以反转烛台模式的形式出现,比如锤子形态、射击之星、吞没形态等。


但关键是,价格要“迅速离开”价值区域。


下面一个示例:



注意到价格离开价值区域的速度有多快了吗?烛台模式并不是识别价格弹回的唯一方法,因为他也可以以下图方式出现:



请记住,图中关键是价格“快速离开”价值区域,而不是烛台形态。反转烛台形态可以帮助你定义价格弹回,但这不是唯一的方法。


专家提示:并非所有的波段交易策略都需要“确认”或透过价格弹回来确定你的入场时机。


#4:如何避免过早止损出局


你应该如何处理:


  • 等待理想的市场条件
  • 在价值区域进行交易
  • 等待有效的入场信号触发


但是,如果你将止损设置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你将过早地止损出局(甚至在市场有机会朝着有利你方向发展之前被止损)。因此,不要根据某个随机水平设置止损。


相反,利用价值区域将对你大有裨益,并将止损设置在该区域之上。


这样,市场必须“尽最大努力”才能触及你的止损,从而为你的交易提供更多喘息空间,以及更好的锻炼机会。


对于长线交易,这些该如何做到:


1. 确定当前的平均真实范围(ATR)值

2. 确定你价值领域的最低价位

3. 取最低点价格并减去当前ATR值 — 这就是你的止损位


看下面示例:



这个概念可以应用在任何价值领域,比如支撑/阻力、趋势线和通道等。


#5:设定一个合适目标,将利润放入口袋


每当我听到交易员评论时,都会发笑:“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有利可图的交易者,你必须至少拥有1:2的风险回报率。”


现在让我来问你:1:2的风险回报率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没有1:10?甚至1:100呢?


所以这就是真相……


市场不关心你的风险回报率 — 它会去它想要去的地方。


你能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观察一下市场以前做过的,并以此作为一个线索,它可能会在未来也这么做。


例如:


如果市场之前在100美元价格崩盘,那么下一次接近100美元时,就有可能在该水平上出现抛售压力。


作为波段交易者,你不希望将目标设置在105美元、100美元或者110美元,因为这些水平可能因抛售压力无法达到。


相反,你希望在100美元(约99美元左右)之前,即反向压力介入之前退出交易。


这意味着如果你进行多头交易,你需要在以下时间退出:


  • 波段高点
  • 阻力位
  • 下跌趋势线


(短线交易正好相反)


这是在几个达到阻力位之前退出交易的示例:



从上图中看,你觉得是否有道理?


额外建议#1:一半落袋为安,一半顺应趋势


作为波段交易者,你通常不得不放弃捕捉趋势的机会。但是,如果我告诉你有一种方法既可以捕捉波动并可以顺势交易呢?


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方法:Scale half ride half(一半落袋为安,一半顺应趋势)


这就是它背后的想法逻辑……


你在反向压力介入之前退出一半头寸。剩下的一半,你可以采用追踪止损来顺应趋势。


下图是一个示例:



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可以捕捉价格波动以获得相应的利润,同时能够顺应趋势进一步增加利润。


但是,如果趋势还没有发挥出来,价格可能会回到你的入场位,或者更糟糕的是,触发你的止损。


额外提示#2:了解交易的货币对特征


并非所有的货币对都相同相等。有些具有趋势行为,而有些具有均值回归行为。


现在你可能想知道:“我该如何知道货币对是否具有趋势或均值回归行为?”


你可以运行回溯测试,以找出任何货币对的结果……


1. 如果价格突破前一日高点,则做多

2. 如果价格跌破前一日低点,退出多头头寸并做空

3. 如果价格突破前一日高点,退出空头头寸并做多


很明显,当你运行这个“趋势跟踪”回测时,具有趋势行为的货币对从长远来看应该会赚钱。


另外,从长远来看,具有均值回归行为的货币对应该会亏钱。


趋势货币对


对于具有趋势行为的货币对,随着市场继续朝着突破方向发展,这种回测将产生积极的后果。


下面英镑/日元示例:



均值回归货币对


对于具有均值回归行为的货币对,这种回测将产生负面结果,因为每当价格突破前一天的高/低点时都缺乏顺势行为。


下面澳元/加元图例:



问题来了:“你如何从这些知识中获益?”


很简单。如果你知道哪些货币对具有均值回归行为,那么你可以使用这种“自然行为”来确定你的入场和出场时间。


例如:


你知道澳元/加元倾向于在前一日的高/低点处反转。


因此,如果你正在进行多头交易,那么可以使用前一日的高点退出交易(因为该货币对往往会在前一天的高点处反转)。


或者,如果你希望做空澳元/加元,前一天的高点是一个可能的考量水平,因为它往往会在前一日的高点处反转。


结论


所以,这里你学到的波段交易技巧:


  • 波段交易的最佳市场条件是处于健康趋势和弱势趋势中
  • 在价值区域附近交易,这样你就可以低买高卖(不要远离它进行交易)
  • 你可以使用烛台反转形态,如锤子、吞没形态等来确定你的入场时间
  • 将止损设置在距离价值区域1 ATR的位置,这样你的交易就有更多的喘息空间,并避免过早止损出局
  • 你可以在方向压力介入之前设定利润目标(如果你进行多头交易,可以在阻力位、波段高点等之前退出)
  • 你可以在反向压力介入前退出一半头寸,并在剩余头寸上使用追踪止损以顺应趋势
  • 对于澳元/加元等均值回归货币对,你可以考虑在前一天的高点/低点获利出局

本文地址: http://www.fadun365.com/jinrong/52371.html

文章来源:laughing168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置顶
置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