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投资百科 正文

海拍客公司怎么样(海放公司怎么样)

laughing168 2021年12月19日 138 0


原创 我是大伊万

昨天,一张由军迷拍摄的、中国航空工业某研究所研制的新型战机的飞行照片突然在网上刷屏了,尽管众所周知,这架飞机的01号技术验证机早在2012年就已经露面、甚至还在2014年的珠海航展上进行了飞行表演;尽管众所周知,关于这架飞机的情况已经“吹风”许久、在月初刚刚结束的珠海航展上、孙聪总师还亲口证实过它“即将首飞”。


孙总师言出必行


但是,当它真正出现在众人视线中的时候,军迷们依然沸腾了:从诸多技术特征完全可以看出,这架神秘的新型战机,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大伊万从2019年就开始提、在2020年7月份提过“今年首飞”、在今年年初提过“年底首飞”的新一代舰载机。


国产新一代隐身舰载机


由于诸多因素,大伊万不打算结合照片对这架飞机的性能进行分析(咱只能说该有的都有),一切留待官方发布正式消息之后再做解读。咱们今天呐,来谈一谈它的“研发”和“影响”,谈一谈这架神秘飞机给军迷群体造成的争议,谈一谈这架飞机列装中国海空军之后,将给咱们的“新质作战力量”带来怎样的改变。


军迷群体的争议尘埃落定


首先谈一谈这架飞机给军迷群体造成的争议好了,从FC-31的31001号技术验证机开始,无数军迷就在给它各种“挑刺”:


31001号技术验证机


比如31001号原型机,大家纷纷质疑它的制造工艺不行,表面处理拉胯(其实31001号验证的就不是表面处理);


又比如后面的31002号原型机,大家纷纷质疑它“身板单薄”,认为这么一架飞机就是个“隐身拉皮版米格-29”;


31002号技术验证机


就算是现在出的这架新飞机,大伊万照样在新浪微博和部分军事论坛上发现,部分中意重型战斗机的军迷照样看不上它;


认为只有重型舰载战斗机才能配得上咱们的“大航母”,还有些比较过分的军迷,又开始复诵起了“鹘鹰上舰,甲午重现”这句话。



其实,这些军迷们质疑的、攻击的东西,大伊万从2019年就开始解释,解释了这么多年咱也不想再解释啥了。就以大家攻击最多的“研发”、“工艺”问题来说吧:


在沈飞展览馆公开展示的31001原型机


大伊万之前就指出,“鹘鹰”的研发过程,其实走的是技术上快速迭代的路线,无论是01号还是02号原型机,验证的分系统方面不同,验证的工艺内容不同。比如那架著名的、现在已经被弄到沈飞展览馆公开展出的31001原型机,它的主要验证内容偏重于结构;



又比如31002号原型机,它的主要验证内容偏重于机体制造和航空电子系统。正有了这么几架飞机的快速迭代,才能带来这架新型飞机的厚积薄发,后者又岂能指责前者呢?


当年同YF-22(F-22原型机)一同竞标的YF-23


又比如,以一部分军迷们质疑的“缺乏竞标”、甚至前段时间还有军迷信誓旦旦地说要搞所谓的“实机竞飞”式竞标来说,大伊万觉得,这部分军迷可能是对中国航空工业的研发、制造体制有些误解:总体来说,中国航空工业的研发、制造体系,基本上是一种混合了“项目竞争”和“项目协作”的体制。


当年未中标的两型飞机


说“项目竞争”,在部分机型的研发上,中国航空工业在不同总体所之间是存在竞标关系的,比如当年,在三代机研发中著名的、造就了歼-10传奇的“10/13之争”,就是这种诸总体所之间在具体项目上存在竞争的具体体现。但是,这种“竞争”并不是绝对的,毕竟从中国航空工业的本质看,整个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还是一种类似于“总体战”、“总动员”的体制,总的研发方向和工作目标是要服从于国家发展和军备建设需要的,在某些情况下,也不排除各总体所会视情分工合作、分头推进项目。



这方面最典型的情况,就是当年咱们基于T-10K-3研制的歼-15型舰载机,歼-15的研制就没听说搞过“项目竞标”,而是直接由国家向北所下达了研制任务。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海军新一代舰载机也是如此,毕竟一方面,作为实力最为雄厚、也最有舰载机研制经验的总体所,北所能拿到新一代舰载机研发项目,可谓是“众望所归”;另一方面,从航空工业另外几个总体所的情况看,伴随着航空工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几乎所有的总体所手里都“握”着一堆研发项目,研发力量非常紧张。因此,大伊万觉得,大家就不要心心念念地想着“实机竞标”,甚至还在以讹传讹地说要搞“南北对决”了。


国产新一代隐身舰载机


没了“实机竞标”、“南北昆仑决”这种大家喜闻乐见的戏码,大家质疑的焦点估计再度转移到了“重型舰载机”的怨念上:毕竟前边有歼-20型战斗机,还有上一代的歼-15型舰载机这种重型战斗机,无数人都心心念念地指望着,咱们的下一代舰载机还是一种重型战斗机。在这部分军迷的想法里,装备歼-20海军型的中国航母,可以在1500千米外建立防空拦截线,攻势制空和防空能力世界第一,对于强敌的F-35B/C和F/A-18E/F Block2/3可以做到“通杀”。相比之下,一个有些中型战斗机底子的FC-31,被戏称为“拉皮版米格-29”,用来作为新一代舰载机研发底子,怎么看都不太科学的样子。


部分军迷对舰载机运用的误解


其实,大伊万觉得,这部分军迷是不是对舰载机的兵力运用、作战模式存在一定的误解,对舰载机的舰机匹配、研发的边界条件等也存在一定的误解:


图源:大包00


就拿舰载机的研发看,它并不是越大越好,越重越好的,而是要充分考虑到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设计,充分考虑到航空母舰的航空作业能力,才能综合确定的。如果不考虑航母的实际情况,一味追求大机体,最后的结果就是舰机匹配出问题,不仅发挥不出、反而会影响舰载机战斗力。



而以航母舰载机的兵力运用来说,在建立防空拦截线上,它也不是作战半径越大越好的,或者说,舰载机的攻势防空作战半径上,是存在着边际效应的:以美国海军来说,F-14A型战斗机在遂行“链锯”战术时,距离本舰最远的拦截线基本上摆在400海里内,完全没有发挥出F-14A战机作为一款重型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优势(大约只发挥了50%到60%)。



究其原因,并不是F-14A飞不了这么远,而是防空拦截作战是需要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



从空情态势感知和战场情报来看,拦截机距离本舰过远,空情态势难以保障,尤其是在本舰1000千米外作战,意味着预警机需要控制300万平方千米以上的空域,以舰载机联队中预警中队的力量,这一任务几乎是无法完成的;



从拦截机兵力分布和运用的情况看,如果舰载机将拦截线前推到1000千米外,则需要1个4机中队(再往下减的话兵力太弱)控制60度主要威胁轴向上1000千米宽的正面,同样难以完成;



同时,距离本舰距离太远,拦截机的往返航时过长,在海战中需要反复争夺制空权的时刻,将给作战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弱化舰载机总的出动架次数。



因此,通过以上简要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航母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尤其是制空拦截作战半径,并不是越远越好,舰队防空作战也远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那样,把几架飞机扔到1000千米、甚至1500千米外就完事。在缺乏空情态势保障的情况下,就算你的飞机能飞到1000千米之外,它也找不到来袭目标;而在正面过大的情况下,就算你能把4机编队部署在1000千米之外,组成的拦截线估计也快要漏成筛子了,会导致大量来袭敌机无法被捕捉到。在存在边际效应的情况下,重型战斗机的优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中型(其实也算是准重型)战斗机的劣势当然也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小。



当然,很多读者可能会抱怨,认为在现代战役、战术反舰导弹射程越来越远的情况下,如果舰载机前推拦截线前推的不够远,则无法将对手拦截在航母打击群防空圈之外。


图源:大包00


关于这个问题……大伊万只能说,目前现代海战中,攻强守弱的总体趋势已经无法改变,就算咱们能把舰载机放在1000千米外,马上3M22“锆石”一类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已经可以在1500千米、甚至在1800千米外实施打击了,那咱们有什么办法,难道再接再厉研制作战半径1800千米的超重型舰载机?因此大伊万认为,既然单纯往上加作战半径的路径已经行不通、存在极大的边际效应,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强化航母编队的电磁射频管理(EMCON),增强航母行动的隐蔽性,才是真正的王道。


这两天,咱们的老读者一直疯狂的喊话"日电风扇那位呢?"。其实如果非要找补的话,这位策凡的读者说的也没毛病,毕竟上舰的是歼- XX


一不留神,又说的有点多了,看来新一代海军舰载机对中国海军、包括未来中国空军的影响,似乎只能留待下一篇接着说了。最后,大伊万要提一下一桩陈年旧事——两年前,某位读者许下了如果FC-31上舰,他就要和电风扇“亲密接触”的誓言,目前这个情况,看样子是兑现誓言的时候了——但大伊万觉得,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建议这位读者就不要跟电风扇“亲密接触”了,咱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中国海军的强大,只要中国海军能够越来越好,新一代的海军舰载机无论是在哪个所,又有什么关系呢?


图片来自互联网

本文地址: http://www.fadun365.com/jinrong/83256.html

文章来源:laughing168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置顶
置底